是翻译的错,而不是消费者的错–测量与听感连接的困难点

今天,各个群里都在传 贴吧 的某篇帖子。有不少所谓“科学派烧友”对帖子里的言论和贴主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感情绪,甚至有部分烧友私下指责发帖人(且说话相当不堪)。我个人认为,这种情绪是不好和不健康的,有必要写点什么,浇浇在这个话题上逐渐涌现的让我不安的戾气。但是,受限于个人文化水平比较欠缺,又感觉很难写出什么完整的东西来,我就瞎写一番,从个人认为事情最根源的地方说一下吧。

首先,我认为,贴主说的话都是真心的,确实来自他个人感受且并没有故意黑某个品牌的想法存在。下面引用一些贴主的话:

来自贴吧原帖:

怎么声音跟屎一样还不让一个adi2虽然adi2又菜又薄又难听,但是为什么holo,拓品,和弦三家跑分贼炸的产品到了我这里连个垃圾adi2一体机都比不过

梅和沧热机一星期只听了一耳朵真的人都给听傻了,天残地缺一坨浆糊,配沧会显得极高频稍微好一点因为沧的高频会翘一点,但整体依旧惨不忍睹,原本以为终结者是最菜的了,结果没想到终结者顶多算是暖糊15k以上一刀切,没想到梅比终结者还惨….吐了

耳放之巅a90本来就当是玩政治正确买一个,想着参数这么强这么着也不至于没法听,就当给adi2拓展一个xlr插口,结果人都傻了,声音跟萎了一样,高频上不去低频虚的没法听总的来说一句话就是根本不知道在听什么,这么大一个东西完全不如adi2的内置耳放就离谱….

我在想是不是所谓的参数牛逼就是疯狂的削波滤波加补偿,目前听到的绝大多数参数很强的器材不管是耳放还是解码都有相同的特征:声音虚,动态菜,高频残废,当然跑分的结果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第一接触r2r是黑太子,第二次是hibiki r2r,这两台机器给我留下的印象都是很有意思的声音,黑太子不用多说除了解析力不太够听过都说好,hibiki r2r然声音很厚暖,但是不会糊掉,邻居家的那一套hibiki系统甚至可以让hd800发出acg的声音,后来接触到的r2r 终结者,梅,皇太子,p6pro真的一台比一台差,当然。牛逼的也有,就是被指参数造假实际数据惨不忍睹的msb select,select什么声不知道,但是至少最入门的离散比任何一太我听过的r2r都要猛,不管是在p750u或者p750u限定版上,还是艺雅+群星+magico a5上声音和。梅比。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东西,就仿佛是索尼a1和hd800的。差距,虽然在箱子系统上下盘很薄密度不够,但是在耳机系统上表现非常强,这种参数与实际听起来的落差感离谱吗?是真的离谱

最后只能说大厂都不傻吧,自己做的设备什么水平品牌方都不傻。怎么可能不知道,什么产品改坑钱什么产品该好好做厂家比谁都清楚,用dcs来举例,且不谈入门坑钱的巴托克,四件套凑齐了确实强,但还不是要从菜到不行的那个时钟哪里坑你一笔钱,但是你说hi-end的产品厉害吗?估计按照现在的测量手段。10个里面9个是惨不忍睹的,就比如。大丹,ch,胆皇,胆王,麦景图,金嗓子参数必定会惨不忍睹,但是他们菜吗?也没见得骂的人多吧,而那些真正参数素质都爆炸的机器也有,dcs四件套,EOS,fm但是也没见的人爱,更何况这种参数做到极致的机器价格也是极致,fm每一个电子元件一颗一颗人工匹配做出了的爆炸数据和拓品holo疯狂加补偿削波滤波补偿电路做出来的参数能一样吗,虽然国人花小钱办大事的消费观非常好,但是3000和300000的价格差距正常一点的人应该还是会分得清吧

我善意假设,贴主的话出自真心,确实来自他个人的听感感受。那么,在这个假设基础上,所谓”跑分越高,越感觉少了什么东西“的感受是怎么来的呢?贴主的情绪又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首先看一下胆机的测量: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以及D1se的音色模式的测量:

%title插图%num

可以看到,相对于信号的1KHZ正弦波以外,明显还多了很多谐波出来。谐波较多,相对于原始信号来说,确实是多了一些东西。这时候最大的问题来了,以 什 么 为 准?

如果以谐波较多的设备回放作为基准,则谐波较少的设备听起来是少了一些东西。

如果以谐波较多的设备回放作为基准,则谐波较少的设备听起来是少了一些东西。

如果以谐波较多的设备回放作为基准,则谐波较少的设备听起来是少了一些东西。

重要的话说三遍

那么,以谐波较多的作为基准这件事,站在消费者角度,错了吗?

我认为,没有。每个人都有有自己听音喜好的权利!

那么,所谓的科学党和听感党最大的矛盾点是怎么产生的?个人认为,是翻译的错。在翻译的时候,将英文单词distortion翻译成了”失真“,这个翻译后的词语明显带有了贬义,使得”喜欢高distortion设备听感“的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感觉到了冒犯。而”喜欢低distortion设备听感“的消费者又可以将这个词拿来当作武器和盾牌…… 这才是一切争辩的源头啊…… 个人觉得,应该敦促有司,将电声上的distortion的标准翻译改为较为中性的词语,比方说”变化“,可以大大减少音频发烧友的分裂危机,促进网络社区的和谐发展。

补充:这是我真实的想法,见QQ聊天纪录:

%title插图%num
订阅
提醒
29 评论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 🇮 🇵 🇦
2021年5月25日 07:29

【我公司和那些生产千篇一律的产品的公司不同,我们的设备,自带72般随机变化,给你真正丰富的听感】

Effreeti
2021年5月25日 08:15

我觉得本文举的实例不是太好的样子……那位爷的逻辑……很不……咳~

AmeX
2021年5月25日 10:20

去搞台DCS任何代旗舰就知道目前的卷机调音差距在哪了。
要说卷,谁也卷不过dcs,人家可是2000年就做出110+实测的thdn,而且其他参数也几乎完美,可以测爆当年的ap
但调音完全没毛病

Kenny CHEK
2021年5月25日 15:21
回复给  AmeX

dCS寫的 DSP , Mapper 和 reconstruction filter 對聲音的影響未必能夠100%反映在標準measurement中, 調音差距可能和這個有關

AmeX
2021年5月26日 00:56
回复给  Kenny CHEK

模拟部分的设计也很重要。参数差不多改改电容运放就能出现完全不同的风格

KAPPAKO .
2022年4月21日 17:27
回复给  AmeX

可以去了解一下DCS和MACMINI盲听事件(笑

SHYL
2021年10月16日 09:05
回复给  AmeX

https://goldensound.audio/ 来来来看看DCS

C S
C S
2021年5月25日 12:48

狄斯朵讯…你们这些国产货…一点也不懂狄斯朵讯调音!

小肥牛
2021年5月25日 17:19

我感觉狼教授是得道高僧啊 哦不对是扫地僧

Cun443
2021年5月25日 20:55

哈哈哈,确实,高失真这个说法,会让很多人不舒服(我自己喜欢高失真的声音。也不否认听的是失真)。参照物这个也是一个很尴尬的东西,加上大部分人对是否还原(原本的声音)都是以主观好恶作为依据,就加剧了这个问题。只能说现状如此,毕竟虽然设备生产是需要客观的设计,测试,质量检测,但是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决定的还是主观的个人。

ZONG-HAN WU
2021年5月25日 21:19

老烧们左右看看,确定窗外无人…拉好窗帘之后偷偷的将古典碟拿了出来换成了蔡琴、邓丽君……
过了不到半小时,老烧开始上论坛发帖:《拓品a90 什么玩意!》

最后于 2 年 之前 被 ZONG-HAN WU编辑
Rex Z
2021年5月25日 21:53

英语小课堂

Screenshot_2021-05-25-21-47-43-893_浏览器.png
jakhfkua dsagjkag
2021年5月25日 22:36

我怎么觉得……英英释义也是贬义词啊(
Distortion is the changing of something into something that is not true or not acceptable.
Distortion is the changing of the appearance or sound of something in a way that makes it seem strange or unclear.

ZONG-HAN WU
2021年5月26日 02:35

Distortion 一詞原本就只是客觀描述現象,並無褒貶之意,若有則視使用場合而定。在聲電領域中應為中性詞,但在商業行為上則為貶義。
至於翻譯成“失真”我個人認為完全沒有問題,這一詞專指所A變成A’時發生變化,意即失去與真物一模一樣的性質。
中文英文等語言很多詞彙都是中性詞,但是使用場合往往賦予褒貶之義,到底還是狼教授那句話:格局小了。

nope nope
2021年5月27日 08:44

我也觉得翻译成失真没有问题
因为如果翻译成变化,反而无法精准的描述声电的现象

我什至觉得教授翻译成「变化」
就是为和谐的说法,因为前面都提及到了「原始信号」
在数理上就有「≠」的事实,在数理上相对原始信号的数据就是「不正确」
这与原始数据的不正确跟Hi-Fi(High-Fidelity)一词本就相违背

今日若是喜欢那多出来的谐波,就不要以Hi-Fi自居
就承认自己就是喜欢非Hi-Fi,别整天整些伪科学的想攀附Hi-Fi

个人认为部分烧友不过就是面子作祟
毕竟对不少人来说,否定个人喜好就是否定了个人价值

确实如同教授说「每个人都有有自己听音喜好的权利」
但这不代表有在公开场合随意关联与定义名词的权利
(部分烧友将非Hi-Fi之事说成Hi-Fi,来满足自身虚荣感)
要不学校就不用教导正确的名词定义了不是?

nope nope
2021年5月27日 17:30
回复给  L7Audiolab

<<(自指)小人格局小

最后于 2 年 之前 被 nope nope编辑
lizhuoyin
2021年5月25日 22:47

类比摄影,大家都知道早晚的光最好,所以其它时间都不用摄影了。听音乐也是,暖声最好,其它的都是渣渣。

大大大苏打v
2021年5月25日 23:31

就和直播美颜一样,中年大妈秒变性感主播。到底好不好冷暖自知

CaT
编辑
CaT
2021年5月26日 06:08

变化效果器.jpg

約翰 提托
2021年5月30日 08:45

狼教授舉諧波失真例子太客氣了,畢竟在樂理上有可能更討好耳朵;下面一個極端例子,有人還覺得電腦噪聲比較好聽呢

未命名.png
虚怀若谷
2022年8月3日 15:12
回复给  約翰 提托

有些人还喜欢闻汽车尾气呢!

M
M
2021年6月5日 19:18

dCS的调音秘笈之一,排线(图片左下,这是Vivaldi DAC内部)

dcs_vivaldidacinside.jpg
h h
h h
2021年9月12日 20:59

听认同这篇帖子,每个人的听音观都不一样,像拓品这种测试成绩很高的产品,真正听过的人没见到说好听的,就像写字写得跟印刷体一样并不比书法家写出来的好看,测试成绩只是参考,如果成绩好听感佳当然是最好,什么都是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

h h
h h
2021年9月12日 21:01
回复给  h h

我喜欢mojo的声音,买了hugo tt2之后虽然素质可见提升但是就是不喜欢那个声音,chord dave很多人说同价位性价比很低,但我就喜欢那个调调,欲罢不能

有点点萌
2022年5月26日 14:48

distortion 就是失真
喜不喜欢是个人爱好
科学测量和个人喜好是两个概念

Asmodeus
2022年7月9日 16:38

这样说的话,在dac甚至于放大器端寻求“变化”很划不来啊,数字音源完全可以在音源部分,由播放器增加“变化”,那简单多了,要什么有什么,一曲听下来还能变好几次,成本大大降低了,只有纯软件成本(狗头)

XX F
2022年11月10日 17:53

我喜欢听黑胶,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体验🌚

A F 2 O O O
2022年12月19日 23:14

老烧讲的信息量充沛原来就是谐波多的意思啊😜

hifisb.jpg
29
0
喜欢这篇文章吗?请发表评论!x